国际快递清关处理需要针对不同扣关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,核心在于通过合规补充、手续完善或灵活协商解决海关监管争议,方法如下:
一、申报问题处理
申报信息与实际货物不符是清关扣关的常见原因,需通过补充材料或修正申报解决:
低申报或价值争议:若因申报价值低于市场行情被海关质疑,需提供真实采购合同、付款凭证、供应商报价单等,证明申报价值的合理性。若海关仍认定价值偏低,需按海关核定的价值补缴关税及滞纳金,缴纳后海关会出具完税凭证,凭此提取货物。
品名或 HS 编码错误:如果因为品名描述模糊或 HS 编码归类错误导致扣关,需重新提交准确的商品说明书、材质证明,由报关行协助更正 HS 编码并补充申报。更正后需经海关审核确认,无误后可继续清关流程。
二、手续不全处理
个人或企业因缺乏进出口资质、文件不全导致扣关,需通过资质补充或代理解决:
进出口权缺失:个人邮寄货物或无进出口权的企业,如果海关要求提供进出口权证明,可委托具备资质的代理公司代为清关。代理需提供其进出口权文件、代理协议,以代理名义完成申报、缴税等流程,货物清关后由代理转交收件人。
文件遗漏或无效:如果缺失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原产地证等基础文件,需立即向海关提交补充文件,确保文件信息与货物一致。如果文件格式不符合要求,需重新翻译并公证后提交。
三、认证缺失处理
涉及安全、卫生、质量认证的商品因缺失认证被扣关,需针对性补正或协商处理:
可补办认证的情况:如果货物需强制认证,且未超过补办时限,可联系生产厂家或第三方机构加急办理认证文件,提交海关审核。审核通过后,海关会解除扣关,允许货物放行。
无法补办认证的情况:如果认证无法补办,需与海关协商处理方式 —— 或按 “放弃货物” 处理,或申请退运,避免长期滞留产生高额滞港费。
四、货物禁运或限制处理
如果货物因涉及禁运或限制品类被扣关,需先明确性质再采取措施:
误判为禁运的情况:如果货物实际合规但被误判为禁运,需提供产品说明书、安全测试报告,证明货物不属于禁运范围,由报关行协助向海关申诉,澄清货物属性。
确属限制品类的情况:如果货物属于限制进口品类,且未获进口许可,需按海关要求处理 —— 或申请退运,或在当地寻找有资质的企业接收货物(如委托当地代理公司办理进口许可后接收)。
五、退运处理
当货物因多种原因无法完成清关,退运是常见的止损方式,需规范流程以降低损失:
退运申请:通过报关行向海关提交《退运申请书》,说明退运原因,并提供原出口报关单、运单号等证明货物来源。海关审核通过后,出具《退运放行单》。
退运操作:退运货物需重新办理出口报关手续,选择合适的运输渠道,运回发货地或第三方港口。退运过程中需注意包装加固,避免二次损坏,同时跟踪物流节点,确保货物安全抵达。
六、预防与优化
清关处理的核心在于提前预防,减少扣关概率:
申报精准化:如实填写品名、价值、材质,避免模糊描述,高价值货物附采购凭证,敏感货标注 “敏感品类” 并提前预审文件。
文件标准化:提前准备完整文件,确保外文版本合规。
渠道适配:敏感货选择有清关资质的专线渠道,依托其本地化资源提前规避政策风险,降低查验率。
国际快递清关处理需围绕 “问题定位 — 合规补正 — 灵活协商” 展开:申报问题通过补充凭证、补缴税费解决;手续不全可委托代理或补办文件;认证缺失需针对性补正或退运;禁运误判需申诉澄清属性;确属无法清关的货物优先选择退运止损。核心原则是提前规范申报与文件准备,出现问题后快速响应,依托专业代理与海关高效沟通,以最小成本解决清关争议,保障货物顺利流通。


